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莲花圣手,莲花圣手作文网
本网推荐:   校长之窗 校园生活 今日要闻 家长茶座
莲花圣手网络才艺大奖赛,常年举办作文、演讲、朗诵、诗歌、散文、游记、纪实文学、古体诗词歌赋、摄影、书法、绘画等各类网络才艺赛事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作品推荐〔赏析〕
马永波诗歌赏评三则(曹大庆)
作者:YUANLIUW 时间:2012-09-13 21:12:11 点击:0

1
马永波发表在2009年《诗刊》上半月刊的组诗《山水清音》,勾起我赏评的兴致,原因有三点:第一,《山水清音》(组诗)凸显了成熟诗歌的特质,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总结,以便夯实自由诗写作的新鲜经验。第二,其从容、稳健、又力量暗蓄的诗写风格,令人叹为观止,使山水诗歌创作技巧更加丰富起来,功不可没。第三,其感性句式中所包含的哲理,深刻,到位,又不失“天然去雕饰”的姿仪,体现了学者风范,提升了自由诗写作的思想品质与情感境界。

我先说一说马永波《山水清音》(组诗)的成熟诗歌特质:那就是诗歌语言凝练与诗歌感情凝重二者合一,天衣无缝。马永波这组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消除了口语对自由诗的恶劣影响,克服了诗歌写作惯常的油滑与平易的毛病,语言上的精确和情景的概括力,让人不能不心生庄重,并感到这些诗歌的分量所在,而其实质则是诗人马永波对人生社会与自然界的敬畏所引发的凝重情感结构成了创作的底蕴。如《林中小溪》:

忽远忽近的水声把我们诱到
这一片闷热的林中,一座腐烂的木桥
把我们从白昼度到野花膝头
枝叶掩藏的小溪清澈见底
从容地流过我的脚面

马永波在此使用描述与叙述相结合的语言,诗意款款地道出了眼前景和心中情。如果粗读,你也许只能获取文字表面的浅层意思,却无法把握诗歌更深的指陈。在此,“闷热”,“腐烂”,都是情绪化的生活感悟,带有对生存现实的厌烦感。而“野花的膝头”,是用感性语言对具体林中景色的抽象概括,把诗人发现小溪的惊喜,不经意间表达出来,避免了直白说破,也未因惊喜而赞叹,这就使诗歌显得深沉,是创作上一种非常理智的矜持,保持住了艺术张力。“清澈见底”,正好使诗人的忧恼愁烦得到清洗,何况诗人已经踏入溪水,让它“从容地流过我们的脚面”。而这时诗人心中感觉如何呢?后面是用引号来加重的语句:“刺骨的冷,将变成火焰一样的灼烧……”,这样,通过冷与热的内心感受的体现,就揭示出了人生辩证思维所触及的真相。

其次,从容、稳健和力量暗蓄的诗写风格:

马永波在诗歌写作中尽量采用直接叙述方法,并把诗情画意自自然然落实到字里行间,加上语速的舒缓有致,这样,一种从容稳健的风貌就从文本中透漏出来。因为叙述方法具有普适性,而使诗歌贴近读者心灵。又因其诗意完全是人与风景的默契之语,审美感细腻而又真实感强烈,从而有一种脚踏实地的力量渗漏而出,让读者心神受到深情地触动,从而留下深刻印象。请看他的《龙胆花》:
 
每隔很长一段路才能采到一枝
这样的蓝花  不知不觉
我们已经收集起一束
足以插在瓶中,或者对着镜头微笑
无疑,它们将在比山谷更大的
雕刻着褐色山水和隐士的花瓶中
留下淡淡的芬芳,就像一个灵魂
都混合在一个大的灵魂中,悬挂在云中
我们把这些花暂时插在皮包里
把拉链拉上一半,倾听大风
让更多野花投向山谷的怀抱
明年,它们的寂寞依然会摇曳在路边
明年,我们却不会再经过那里

马永波对整个诗歌事件的处理,都是以自己学者般的自信为基础,来恰倒好处地把握叙事过程,用语感节奏,控驭情绪,夹带对生活深深的叹惋与由衷的赞美。既不李白一样的狂放,又不杜甫那样沉郁,而是另呈一种稳健诗意,表明他成熟的性灵。而诗歌的力度和重量,也就从整体诗意、诗象、诗境中凸显出来。这让读者认识到,他这样的诗歌不仅是审美生活的耀眼之花,更是养育身心、温饱生命之果,且捧起来,放不下,值得反复品味……

再次,其对自由诗思想品质与情感境界的提升:

在经典诗象的营造上,马永波时有惊人之笔,如说龙胆花:“就像每一个灵魂/都混合在一个大的灵魂中”。这种不但新颖、且有巨大艺术张力的造像,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仿佛马永波是飞翔在苍穹中的大鹏,境界具有无限性,写得开,收得拢,不牵强,让读者不免钦佩、敬服。诗人写出的是感觉,读者收到的是生存、生活、生命的至理名言。不能不承认诗人马永波在对自由诗思想品质的打造上,功勋卓著,使自由诗情感境界的开拓,又上了一层楼。这对所有诗歌作者,都是一个全新的启迪和鼓舞。再看《消失》后半段:

一群人在山中越走越远
他们的声音随着风声起伏
他们的衣裳渐渐透明,染上了苍穹
他们忍不住消失了,和夏天一样
消失在寂静之中,等到发觉
他们已经在山外,在更大的世界中消失

这首诗歌,简直是一气哈成,气势崔巍,雄浑深厚。特别是“他们的衣裳渐渐透明,染上了苍穹”,意境特恢弘,寓意之深远博大,非普通诗家所能比拟,堪称用语平和,而感情通透,艺术表现力非凡,可见诗人这管笔,已经修炼到出神入化之境地。从“山中”到“山外”,再到“更大的境界”,诗人用诗歌,实现了人的灵魂对空间的超越。这种感情境界的提升,比之唐代陈子昂的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真是别开一种生面,并把艺术震撼力,长久地根植于读者的心田中。特别是马永波能运用常见的事、物、景,结构出完全陌生化的新奇境界和诗象,给诗歌发展历史留下一首首金质金鳞的杰作,如他的《湖与夜》开头:

夜晚从比喻开始:月影似换气的鱼
躺在水面上,尾巴因为引力向黑暗处弯曲
一首诗也是这样,它和夜和湖一样
寂静而宽广,当星星将夜晚收起
它收起自己的无限……

诗歌写到这个神妙地步,已不仅仅是语言功力问题了,而应该提到诗心、诗识、诗趣、诗胆、诗才的范围,才能解读开马永波的创作奥秘。马永波的自由诗创作实践证明,诗魂的修炼,完全可以承担起时空穿越和情感与大自然融合为一体的使命,并可以寻找到那更能转动启开永恒大锁的万能钥匙。

2
2007年5月号的《星星》诗刊,以《极少主义》为题,推出了马永波的四首诗:《告别》、《午后降雪》、《无穷的》、《瞬间》。细读之后,我认为,这是马永波学院派写作的巅峰作品,达到了诗歌特别是自由诗所历来孜孜以求的艺术纯粹性——诗歌语言纯粹,感情境界纯粹,思想意识纯粹。

这四首大作,呈现了马永波运用抽象性语言,打造诗歌意象的丰硕成果,是他大胆艺术实验的一次成功尝试,真可谓是诗歌之幸事,让人读罢,能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感情印象。此前,最显赫的以哲学语式入诗,并写出精品的诗人欧阳江河,奉献给我们的是中等篇幅的先锋性诗作《玻璃工厂》,可谓是开此创作风格之先河,令人耳目一新,堪称经典。在此,马永波更进一步,以无形象感的“极少主义”为这四首诗歌的总标题,不能不说是诗歌艺术探索上的剑走偏锋。但跟在题目后面的作品,又确实中轨中矩,刺入生活大穴,雕凿出感受力极强的鲜活的诗歌范本。例如《告别》开头说:“受难远未结束,幸福遥遥无期”。马永波从对生活和生命受难史的结论出发,来兴起全诗,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从受难到幸福,人类也好,我们具体的生命主体也好,都正在半路上爬坡,诗篇一开头,就把读者引入对人生和社会及历史的深入思考的境地,并充满对岁月悠悠的叹惋。接着抖出两句更令人不得安稳的状态描述:“没有太多记忆,也来不及眺望未来”。人类本该有太多的记忆,却被诗人说成“没有”,这就突出了所剩记忆只能是上句开篇所言及的“苦难”。而“来不及”三字则恰好表现了现实的严酷和生存的紧张状态,扣紧了商品经济时代人们辛苦打拼的生活脉搏和现实。为了给上四句抽象认识寻找生活注脚,接着诗人解析到:“白色马车的轮子已经脱落/独滚向人群遮没的来路”。这里,诗人选用了“马车”“轮子”“人群”和“来路”四个事物结构出一种诗象,其实也算是本诗的第一个生活场景的叙述,包含极富艺术张力的诗外意味。“白色马车”代表正统的事物、看得见的文明,其对应物可以是封建意识、儒家文化、传统风尚等等东西,都“轮子已经脱落”,这也就是记忆减少的原因。而“来路”被“人群遮没”,不光说明历史被某种程度上给喧嚣的现代生活所屏蔽过去了。还说明人口爆炸的现实,将给生活带来更多的“遮没”样的后果。接着,其写出:“天空更高了,大风吹走了屋顶/也吹散了屋顶上悲鸣的群鸦”。这两句诗囊括了从北岛等人开始,发展到现在(2009年)的先锋诗歌写作的众多思维成果。本来天空还是这个天空,无所谓高与矮,但此处说“更高了”,意在说明人类科学进步了,对天空的仰望和认识就有了新的进境。但“大风”是什么?此处绝对不能理解为大自然的空气流动,而暗指人类某些“疯狂”的举动,“抬走了屋顶”,这是指出了人类过度开发与发展所造成的恶果,以此惊世骇俗的诗歌意象,来警醒人类,要躬身自省自己的所作所为,那些从欲望发,疯狂的、盲目的攫取与消耗地球资源,等同于自掘坟墓。早在《似无法摆脱的精灵》那篇诗论中,我就对众多先锋诗人关于“乌鸦”“蝙蝠”等意象的营造和寓意的开掘就做过分析。此处,马永波说,这些“群鸦”,对人类自取灭亡之道大肆预言的悲痛,也将被吹散,这无疑说明,人类最终将连“受难”的权利都会自我摧残殆尽。到此,我们才不能不庆幸,我们中国已经开始按照科学发展观来规划未来了,马永波诗歌主题的博大,所论的精深,于此可见一斑。

在语言纯粹性上,马永波那诗象对应词语的选择功夫非常到位,所以诗意的表达,相当精准地体现了诗人作为艺术家对生活和人情世故的细微体悟和敏感性。请看《午后降雪》:

午后的雪提前了夜晚的阴暗
坚硬的雪粒站在窗框上
不再有冬天的大和绵软
它填满了刚挖出的树坑
填满了自行车前面的蓝筐
车辙把世界变成粗糙的黑白木刻
也许会有一辆发红的轿车滑到路旁
司机揭开覆雪的引擎盖
让雪花落在沸腾的水里

虽然“午后的雪提前了夜晚的阴暗”,但诗人仍然兴致勃勃地歌颂生活核心像“引擎”里的“沸腾的水”,能融化落进来的雪。马永波在对生活场景做情感抽象时,不仅动用哲理般的语式、语句,也直接通过普遍性的场面和生活细节来表达对生活的那些坚韧不拔的热爱。诗歌中那辆“发红的轿车”大概就是马永波“滑到路旁”的思想。有时思想车轮停顿一下,恰恰正是为了继续追赶“遥遥无期”的“幸福”吧。而《无穷的》一诗,马永波的“哲语”“景语”“情语”,已经天衣无缝地搅拌在一起,无法截然分开了,诗歌的圆熟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如果事物是无穷的
水将流回自身
每个人都将同时是迷宫
公牛与英雄,沙沙的干草
等待时间弯曲的脚步

马永波悟到了“极少主义”的妙用,简单的诗歌语言就能透出精深的意蕴。我也相信真理是简单的。人们传统的认识,都以为诗歌在抒情,而马永波告诉我们,运用形象思维和诗歌经典意象,也同样能追索哲理,发掘生活奥义。让读者于审美以外更收获思想的暖意和信念的坚定。

在《瞬间》里,马永波说:“一个人的心里/思想的宝石亮了一下”。正好说明,我们阅读、评议马永波诗歌《极少主义》时的心情:我们被马永波“极少主义”的诗歌艺术宝石照亮了大脑,吸收了纯粹性的精神养料,是这些好诗,让生活深刻地印制在我们的记忆中。所以我说,马永波的这四首诗歌,是“抽象之花,印象之果”。难道不是吗?!

3
在马永波笔下,诗歌与风景名胜完全是同一的,在进入他所描写的风景名胜内部时,我们也就进入了他的诗歌内部。里面有童心擦燃湿度的痕迹,却已远离了童话的范畴。在2008年第四期《诗林》上,我读到“马永波专稿”,看简介知晓了他的文艺学博士的闪亮头衔和现任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的职业光环,且其主要从事的学术方向:现代诗歌、比较文学、西方文论,也让人惊叹那种与诗歌复兴运动相关联的一致性。他的诗歌观只有四个字:“有感而发”。这句话看似简单,却绝对正确,简直有点大音稀声的觉悟。似乎他已走过了太多的路,在返回到原初的自我。这就包括他所游历的风景名胜极其用诗歌记录下的心路历程。我相信,他走访过的风景名胜和那些对应性极强的诗篇,都已积累成他学者型的素养,成为他学院派式自由诗写作的前提。他的诗歌在极其艰难地突破着自己已经取得的审美成果的束缚,在几乎不可能之中,继续探索着语言和灵性的更多可能。

通过《夜游灵谷》,我们看到他以智慧为杠杆,在力图撬动大自然这个神秘门栓。为了开启灵谷的隐秘性,马永波单刀直入地动用了“蜡象馆”这个喻体,而要表达的却是夜色中灵谷的“阴森”。由于有“和尚和工人夜话”,所以场面还不算太可怕。“八功德水”的鱼,因为被夜色遮掩而看不见了,虽然令人遗憾,但那鱼还在,那“八功德水”还在。特别这“八功德”,被借“水”而点到为止,反映了诗人创作在潜意识中对人类道德伦理品质的极端关注和看重。似乎还说明,人作为文化和行为方式的主宰之一,“八功德水”有其自由自在的特性,而鱼在其间只是幸运地享受:“白天它们聚在龙首下面/接饮清凉的新鲜泉水”。整首诗用大半笔墨刻写下满林子中明明灭灭的萤火,这是诗人对灵谷之灵的一种认知。但他不是臆想萤火的内心活动,而是把笔指向了人与萤火的关节点上——“装在纱笼里读书”或“提着夜游”,张显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向度。进而比较突兀地虚写,使诗歌突然壮阔激烈了一下:“或许还有三五幽灵在流杯渠旁/把空杯子放在水上/清风徐来/巨轮回转”。这种超验的玄学意识,反映了诗人不被灵谷有限的景物所迷惑的本能,且有暗喻尘寰之意。似在对世事沧桑的一种强烈的概括和反省。最后一句:“那些小虫子已在汗湿的掌心,恢复了光亮”。这是把大自然的主宰权利划归为人,“汗湿”有对人类劳动的赞许之意。何况,又使那些小虫子“恢复了光亮”呢。这是诗人对人类生存意义的肯定。而这种光亮虽然微弱,却是把无边夜色撬开了一丝缝隙……

接下来的《古雨花台》也是这样,他给自然风景嵌入了极其强烈的人间烟火气。人文意识的放大,使马永波风景诗歌走出了现代文明对原始生态环境的霸气十足的影响。也许马永波只在用笔追求诗歌美的营造,但有意无意间却反映了人类文明在21世纪对大自然的逼压。所以读毕此诗、,你不会对古雨花台有什么印象,而只能记住“那些穿蓝白校服的少女”。在《夜登紫金山》中,你更能遇到采药人,及其妻子儿女、汽车、摩托车,甚至半山腰上的天文台等等。而在《阳山碑材》中,诗人直斥“你妈的你个姓朱的!把整座大山当做墓碑”,来谴责人类对大山的破坏。其写古写今,全无分别,讥刺到家,且运力有余,诗风大气凛然。在写《寺庙檐下的蜂子》时,马永波也是说它们“更加深了庙堂内神圣的幽暗”、“惹得下院的中年尼姑喃喃抱怨”、“或者一阵阵的咬齿声越发锯着尼姑的神经”。《林中的振翅》,请大家注意题目,整首诗以林中鸟为核心构筑意象,是对大自然与造物的奥妙,充满不可知的赞叹,反衬了人性的朦胧。诗人并非超然物外,但寓意难硬,只加重了诗歌客观化的特性,不失去厚重。《夜登紫金山》写得现实,也真实,是诗人身影掠世的一份感情记录。只是回来路上的风声,让读者心所有感。《玄武湖遇春鸟》可与《林中的沉翅》比较来读,春鸟与人的关系,被浓墨勾勒,表明了诗人的社会道德责任想心与和谐于自然的愿望。《偶遇袁机》是历史题材的现在时写法,诗歌活力特征鲜明,着实让读者跟随诗歌情节轻松了一下。若说:“千里有缘来相会”,那么马永波与袁机算是一对偶遇的知音,彼此解消了孤独感。

马永波当然知道风景诗也可以写得空灵、轻巧一些,但他却有意借助这种题材来反映社会和时代,那些个性化经验和具体、细致的情节、场景,也都肩负着某些深刻的寓意。如实表达了喧嚣生活的积重难返,完全有别于闲适的写作,而体现了诗人的社会意识和文化自觉。钝剑的锋芒,沉重地削向我们遍在的盲目生活。作为对人生、社会和大自然有所思考和主张的文化学者和教授诗人,他奉献给诗坛这么多重量级的风景诗,是其道德良知所使然。有别于那些艰涩的诗歌,马永波这些诗歌,意象连贯,语感畅通,并不与读者形成心理隔阂。反而让读者因在风景名胜中也寻不到清闲幽静的超脱感,而有所反省,或许人类要回归大自然的原生态,还将要走更多的弯路、歧路,“幸福遥遥无期”。马永波风景诗的社会学意义,较显著地建筑在并非单纯的审美趣味之上,叫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语言艺术人生的造旨:诗径幽深,风光峻峭!


—————————————————————————————————————————————
责任编辑:yszdyee  以上只是作者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的回复
    
    回复日期:
评论区域
打印 关闭
 
 
头题诗人   更多>>
本网推荐   更多>>
· 刘 诚〔国家一级作家 作文教学主...
· 建设文明城市,我们在一起!
· 手拉手,共建生态文明城市
· 美丽家乡生态美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我的心愿
· 手拉手共建生态文明城
· 小手拉大手,共建生态城
· 喜鹊先生的请求
·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生态文明
· 文明城市创建改变家乡面貌
· 写给交警叔叔的一封信
· 我的家乡变了
· 建设文明城市
· 给市长伯伯的一封信
热门阅读   更多>>
· 刘 诚:命运·九歌(长诗)
· 八十年代大学生校园诗江湖风云人物...
· 5.12汶川大地震诗歌专刊增刊民...
· 刘 诚:宁夏诗章(11首)
· 一箪:浅议莫言小说女性形象
· 中国现代诗歌群体及代表诗人[百度...
· 柳必成诗选
· 丁晓宇:性饥渴致留守妇女沦为乡村...
· 一箪自选诗99首(第一辑)
· 一箪:山东人原来是这样看待莫言的
· 杜君立:简评波兰电影《卡廷森林惨...
· 走在民国的街道上
· 县委书记权力大得吓人 几乎跟中央...
新开专栏   更多>>
· 艾叶
· 楠山
· 凡人
· 唐颖
· 海尧
· 临才
· 花儿
· ouya
· 子归
· lqc8
· 流云
· 海滨
· 十品
· 暮然
· 左岸

新浪读书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投稿须知    常见问题    网站合作    版权申明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2 www.yuanliu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陕ICP备:18002583号-2       在线客服QQ:641362069
  客服邮箱/网站合作:  yuanliu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