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必成诗十七首
柳必成,陕西省汉中市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国作家》、《人民日报》、《星星》、《延河》、《草原》、《诗歌月刊》、《绿风》、《诗潮》等报刊,并被发行量很大的瑞典知名中文媒体《北欧时报》介绍到国外。著有抒情诗集《茶之语》、《与女儿对话》。2016年获首届陕西青年文学“贡献奖”。
◎英雄酒
三天不喝
嘴里淡出一股鸟味
鸟味什么味
只有英雄本人知道
于是
不用杯和碗计量
要喝就用坛子
坛里装着仗义
坛里装着兄弟
坛里装着天下
喝一坛不够,再喝
喝到山崩地裂
喝到海枯石烂
再聚,再散
◎江山是红色的
江不是绿的,山也不是青的
江山是红色的
和看红头绳、红窗花、红棉袄一样眼熟
这江水,从我家门前小河里淌出去
还有石头,从村子后面山坡上拱出来
走到哪,我都认得
从那年算起来,快一百年了
江也遭遇过污染,山也忍受过动摇
可它让人惊叹:水体自己净化,山脉巍然屹立
居住在江边,或者山上的父辈和我
还有我的后代
都会尽染这种色调,并牢固如铸铁
◎我与诗神天天见面
每天早晨七点三十到四十分
我从普罗旺斯小区6号楼20层坐电梯下来
走出半自动大门再靠右拐
就能和诗神在一扇落地玻璃窗上相遇
她有着不长不短的黑头发
有着一双蓝眼珠的大眼睛
而最让我着迷的是她的鼻子
不扁不直不高不塌
两个鼻孔占据了世上独一无二的恰当位置
这当然是一幅化妆品广告
它擦亮了清晨匆忙的时刻
不管出太阳还是下小雨
无论心情很好还是神态萎靡
我只要看她一眼就会开心地笑
然后就毫不犹豫地去上班
尽管和她没有说过一句话,甚至到今天也不认识
谁敢说
她不是我现实中的诗神
◎2016年最后一天有雾霾
毕竟,今年可以收官啦
绕不过雾,躲不开霾
就像那些人和事
过了今天,来年就不找你
今天敢出门的,都是不要命的
今天能做事的,应该是亡命徒
当然,今天还要出门去约会的,是真爱
不管预警是橙色,还是黄色
我都完全相信
◎我的爱就是一杯温开水
每天早晨7点钟
我先喝一杯温开水
再递给我老婆一杯
她喝干后可以继续睡觉
我必须准时上班
我相信每天早晨起床后喝一杯白水
会增加抵抗力
人才会健康
人才能长寿
人才是一个有心人
她想多睡一个小时再开始新一天
让生活节奏慢一点
再慢一点
有时间去从容
有心境来淡定
有眼界会欣赏
我的爱其实就是一件小事
就是长年累月用一杯温开水
浇灌一棵根深叶茂的合欢树
◎大雪和小雪
真不知道老天喜欢哪个女儿
小雪嫁了之后
才嫁大雪
当然,小雪虽小,出生在先
大雪虽大,她却是妹妹
姐妹俩一生只穿白色长裙
一生只擅长让人心跳旳舞步
都不知道吧,小雪和大雪
一前一后嫁给我了
这么多年,我把这一对冷美人
捧在手心,贴在脸上,挂在心尖
一次又一次暖热后融化
不信,上天去问我老丈人
◎不敢轻易对雪下手
每年冬至以前
我都想对一场雪下手
小雪大雪之时
雪下得很浪漫
那是唐朝的
元旦立春到了
雪下得恰如其分
那是宋代的
到了民国
一片一片下着刀子
割伤了我的耳朵鼻子手指
今天早上
长安街头又落雪了
我真想伸出如来神掌
把雪从霾里救出
◎认佛
比生身父母还伟大
比所有恩人还恩人
佛说
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什么能想,什么不能想
可是有一天
我糊涂了
佛说
有些事,看着办吧
随缘就行
随心就好
我尊从佛,但从这一天起我明白了
我不是佛
也不可能成为佛
拯救自已,就不能拯救众生
反之亦然
◎开光
菩萨们分工明确,各管一行
像白领更像副职
我投靠一尊,保我,佑我
必在开光之后
今天有个大和尚讲:都弄错了
不是给菩萨开了光就灵验
这一刻,我才觉悟到
请一尊本命佛贴在胸口(不能说买噢,大不敬)
是要用他(她)的准则和纪律警醒我
今生该如何,至于来世
再说吧
◎半弦月
为什么一只眼睛会梦游,等我睡熟了
就到天边走走,每月如此
还好,天一亮
眼睛悄悄回来了
不惊扰我,不吵醒别人
不知不觉贴上我左脸,或者右脸
这么多年,我一点都不担心
那只眼睛挂在天上不回家,更不在乎
一觉醒来,又成全一条独眼龙
这世界,太薄
就是一层云和一层雾
我用一只眼睛,就看穿
◎燧道对我的警示
我惊叹于人类的智慧
从翻越超越到穿越
都简单至极
我并不追逐人们的一切匆忙
有许多事
还是慢一些好
比如
我们在母亲体内的那次旅行
就不能慢
更不能快
◎雪崩
到了承受不起自己的那一刻
就不硬撑了
放纵一次自己
看有什么结果
转眼间,它杀过来了
势如奔马,声如滚雷
一大片江山,顿时唾手可得
◎雾霾中的太阳
我看见天边漂浮着一颗橙色PM10
比其它悬浮颗粒大了一点
它看见东大街路口走过来一颗灰色PM2.5
和其他颗粒没有任何差异
我很荣幸,就在今天上午
太阳和我同朝为尘
◎几只麻雀
它们是几个小不点
在人行道沿上蹦跳,在摊位前面蹦跳
似乎并不知道,什么是小不点
它们警惕一切,也目空一切
在这个拥堵的城市想飞就飞,想落就落,想吃就吃,想拉就拉
完全不在乎别人说什么
瞧,它们叽叽喳喳
一直用爪子,刷写小广告小标语
使劲用嘴尖,把水泥地磕出一道白印,一道红印
它们就是几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不点
如同几粒芝麻,遗漏在城市某个角落
◎夕阳
天边那条大汉
喝了十八碗水酒
又吃了十斤牛肉
脸竟红成了关公
趁着月黑风高
敢过景阳岗
我命属虎
真想回到从前
再做一只吊睛白额大虫
横卧于山间
或出没于草莽
等一路英雄来
让此生
与潘金莲有关
◎小马过河
小马是我兄弟
那年第一次到村头过河
就被老黄牛和小松鼠遇上了
一不小心弄出名气
这些年来
我们相互帮衬
成就了一身过河本事
在楚河
我想来就来
在汉界
他想去就去
我们无意讨扰沛公
更不想惊动项羽
小马和我
已是河里两块石头
他摸着我
我摸着它
不在乎水深水浅
◎黑人
黑人,在早餐厅
黑人,在小女儿眼睛里
爸爸快看
黑人
噢
应该叫大哥哥
黑人,听懂了
张嘴笑
笑得很世界
我又一次看见
他的牙真白
天空一样的白
浪花一样的白
附录:
同质时代的异质诗歌:诗需要“与众不同”
——陕西诗人柳必成诗歌读后
撰稿/董辑
对当下诗歌来说,对当下的诗人来说,这是一个多媒体的时代,更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技术使资讯的流通、传播变得简易而立体,每个诗人,每天都要面临着海量的信息;每个诗人,只要你想读你想拥有,你就会读到和拥有你所需要的资讯、信息和读物。电脑、手机、网络、商业、各类流通手段……都使我们的诗人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讯与书籍、刊物;每个诗人,通过互联网,以及各种互联网+模式,实际上都处身于诗坛之中;原有的文学体制虽然还在,但是已经是调和了的文学体制,不再是作家、诗人唯一的存在场域了。现在的诗歌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同质和大数据的时代,写作中的秘密越来越少,每个诗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读到别人的写作和发表自己的写作,诗人们都在一个综合了的大数据的场域中存在着。这里的“同质”,不是说现在的诗人们写的都是一种样式、一种题材的诗歌,是说大家的写作水平差距不大,基本上在一个大致的水平线上上下浮动,特别好和特别差的诗人都不多,一招鲜吃遍天和一鸣惊人、木秀于林的现象也在减少。可以说,到处都是诗人,到处都是实力诗人,到处的诗人写的都还不差。只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诗歌少了,具有独特价值和力量的诗歌少了,特别具有重要性的诗歌少了,这就是我说的当下诗坛的“同质”现象,而大数据般的读写、发表、流通、传播和诗生活环境,又支持和加重着这种“同质”。
同质时代,什么样的诗歌是好的?什么样的诗人是好的?当然是异质诗歌和异质诗人了。诗歌需要与众不同,拥有与众不同能力的诗人,就是好诗人。陕西是诗歌大省,长期活跃着一批知名于全国的优秀诗人,他们的写作都是独特的,异质的,正是这些诗人,共同撑起了陕西诗歌的半壁江山。而近年来诗人柳必成的出现,无疑就是其中一个亮点和值得注意的现象。
柳必成的诗歌源自于他的生活,他是一个站在生活的平台上触摸诗歌天空和星辰的诗人,他的诗歌朴素而质朴,粗看有点平淡和笨重,细读则有味和耐人寻味,他是那种超流派、超潮流的不以知识和技巧以及伪先锋伪前卫伪探索和时尚姿态等取胜的“后卫型”诗人,看似朴实,其实扎实、厚实、坚实。
在这个益发同质化的大数据诗歌时代,柳必成的诗歌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写自己的生活,因此“异质”
柳必成的诗歌题材,全部来自于他的生活体验,他的诗意,是从生活中撷取和榨取的,他的笔尖和心灵上,摇曳着盛开的生活之花。
诗集《与女儿对话》中的全部诗歌,都是他生活和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产物,诗集题目本身就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套用一个时髦的说法,是特别的“接地气”。第一辑“向童心低头”,是一个父亲从小女儿的生活和世界中“偷来”的诗意,女儿对黑人的好奇,让诗人发现黑人“笑得很世界”,而黑人的牙:“天空一样的白/浪花一样的白”。一首充满人类情怀的博爱之诗,就这样从小女儿的生活中,来到了诗人的笔下。这里面,既有诗人独特的“发现”能力,更有诗人独有的“生成”能力,两种能力,缺一不可。
第一辑中,有两首以“鸟”为题材的诗歌,诗人对鸟的情感关注和诗性生发,无疑和小女儿的童心所带给诗人的教育和纠正有关,小女儿对世界的柔软目光,使作为成年人的父亲,找到了观察世界和生活的爱的方向。
《与女儿对话》《听女儿对话》两首小长诗,语言上近乎随意,并且有意识的靠近了儿童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感特征,但是诗人总能在不经意中,以非意象化的诗歌语言,触及诗意,比如:
“没有光的地方
谁也不想来玩”
“天上那朵云什么颜色
无色”
“别人的水不能喝
水瓶会哭的”
于是我们通过柳必成的诗歌,惊喜地发现:儿童的世界中处处都有诗意,童心本身就是诗意,哪怕只是对儿童生活的原生态记录,也会诗意顿显,也会诗性盎然。
《动物世界》一诗,语言松弛、自在,可以看成是诗人从童心出发所进入和体悟到的动物世界,其诗意是明确而耐人寻味的,比如:
“一朵花飞起来
就是一只蝴蝶
一只蝴蝶停下来
就是一朵花
我站在远处
不再去碰她”
“与虚荣无关
蜻蜓点水,只是在展示舞姿
与蜻蜓对视
我经常走马观花”
诗集《与女儿对话》的第三辑,名“江山是红色的”,更是柳必成且行且吟的直接记录,这些诗都是他从生活之树上摘下来的,都是他生活体验的诗性升华,诸如《四川行》《在北方》这样的诗,因为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源自于生活的玄想,而正名了“旅游诗”与“见闻诗”,谁说“旅游诗”和“见闻诗”难以写成好诗,柳必成的回答是:
“这片小菜很醒目,很接地气
它用绿,怯怯看我一眼
我明显感到空气干净了一点,呼吸轻松了一下”
“真没想到
一群不知从哪儿来的青蛙
躲在北方的山沟里
五月之初,山沟里的北方
铺天盖地开满槐花
白色火苗
叫醒一片死水,照亮水底青蛙
真沒想到
北方初夏,有一群动人的青蛙
用水乡方言
与黄土对话”
谁能说它们不“诗意”?谁能说他们不是好诗歌?
自己的生活,当然“异质”。
二、用自己的语言和技术,因此“异质”
语言是诗人的武器,也是诗人的武艺,更是诗人的“身体”本身,语言与诗人的关系,绝不是简单的工人与工具的关系,而是身体与体温的关系、肉体与血液的关系。一个诗人的诗歌语言,其表现与追求,最能体现出这个诗人的成色和特色。语言的独特性,是一个诗人成就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
柳必成的诗歌语言以口语为基础,但又不是刻意的口语化语言,而是充满所指的及物的自然的口语语感式的诗歌语言,是带有一定原生态特点的诗歌语言。他的诗歌语言松弛、幽默、质朴而又内涵某种韧性和张力,这种语言可以直接表现他的生活,并通过微妙的语感和言外之意以及暗示,呈现与定型诗意。他的诗歌技术则植根于他的诗歌语言,少意象、隐喻,多暗示、引申;少局部重整体,少句子重篇章,他的诗意现身,有时是联想,比如《大雪和小雪》:
真不知道老天喜欢哪个女儿
小雪嫁了之后
才嫁大雪
当然,小雪虽小,出生在先
大雪虽大,她却是妹妹
姐妹俩一生只穿白色长裙
一生只擅长让人心跳旳舞步
都不知道吧,小雪和大雪
一前一后嫁给我了
这么多年,我把这一对冷美人
捧在手心,贴在脸上,挂在心尖
一次又一次暖热后融化
不信,上天去问我老丈人
把大雪和小雪想成是两姐妹,想成是老天的女儿,想象力中还蕴含着某种幽默,而且亲切可感,生活气息浓郁。
有时是玄想,比如《冬天里我骨瘦如柴》:
放下树叶、花朵、果子
还有风的舞蹈,鸟的唱词
以及,伸向天空的指尖
在冬天生活,我骨瘦如柴
我的骨头,已是一堆干柴
一片雪花足以点燃
活着,我选择自焚
此诗则是对树的某种玄想,并让人分不清诗人是在写树还是写自己。
有时又是哲理和言外之意,比如《雪崩》:
到了承受不起自己的那一刻
就不硬撑了
放纵一次自己
看有什么结果
转眼间,它杀过来了
势如奔马,声如滚雷
一大片江山,顿时唾手可得
再如《隧道对我的警示》:
我惊叹于人类的智慧
从翻越超越到穿越
都简单至极
我并不追逐人们的一切匆忙
有许多事
还是慢一些好
比如
我们在母亲体内的那次旅行
就不能慢
更不能快
有时是感觉和幻觉,比如《这是一个鲜活的冬天》:
一个柔弱小女子,穿一双单皮鞋
用精脚,走雨夹雪天路
她不知道,冷是什么滋味,只为不同凡响
一切,我不得而知
她每走一步,地面就冒出一串火星
和一团水蒸气
有时是出人意料的急转弯,以造成某种惊异化效果,比如《在霜里变甜》:
房前的柿饼
不涩了
屋后的萝卜
不辣了
母亲对我说
它们离不开霜打
这么多年
我一直将自己种在霜里
至今
都没有变甜
总的来说,柳必成的诗歌,质朴而耐人寻味,及物而又不排斥想象,许多篇章幽默松弛而智慧,他的诗意,主要通过篇章而不是单独的诗句来表达,就局部来说,技巧不明显,但是通篇读完,会有某种若有所得和更上层楼的获得感和发现感。
柳必成的诗歌,不是写出来的诗歌,而是活出来的诗歌,其诗意就是他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因此,技巧对他来说是第二位的。诗意本身是超技巧的,技巧是为了让诗意出现,既然已经呈现出了诗意,何必还刻意技巧呢?
三、有自己的缺点,也是“异质”
现时段,对一个诗人来说,缺点,也是一种异质。
柳必成的诗歌重篇章轻局部,因此,金句不多;现代诗歌,意象是诗歌构成的重要肌理和血肉,没有意象的诗歌,多肉少骨,容易站不起来,容易轻飘。因此意象的营造和创造,对现代诗写作来说,非常重要和必要。柳必成似乎不太注重诗歌意象的营造和创造,他长于写及物世界,他笔下的很多形象,如能意象化,他的诗歌,将会呈现出另一种面貌。
柳必成的诗歌语言比较老到和质朴,但有时候失之于太过自然,自然过分,就是随意了,随意,是诗歌语言的大敌和大忌。因此,柳必成的诗歌语言,在精炼的路上,还有距离可走,还有文章可做,还有汗水可流。诗集中以女儿命名的两首小长诗,总体上看,就不那么精炼,有的局部没什么诗意,如能推敲得更进一步、更为恰到好处,将会更好。
柳必成诗歌的题材基本囿于自己的生活,这是好处,但也是短处,诗人是否可考虑由具体世界向抽象、概念世界跃升一下,从及物世界进入想像世界,以柳必成的聪明和体验之力,其诗歌将更为阔大和深厚。
诗歌是一种很奇怪的文体,不能用各种硬性指标衡量,但是又有很多明确的标准,而且往往长处和短处集于一身并都非常明显;它事关劳动和努力,但是确实又受限于天赋和机遇甚至神遇,在一个资源资讯共享、诗坛几无门槛的大数据的同质化时代,诗人的脱颖而出,需要某种异质,而这种异质,又会框限诗人,因此,保持自己的异质并能突破自己的异质者,将成为重要诗人。
我相信柳必成有能力成为一个这样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