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莲花圣手,莲花圣手作文网
本网推荐:   校长之窗 校园生活 今日要闻 家长茶座
莲花圣手网络才艺大奖赛,常年举办作文、演讲、朗诵、诗歌、散文、游记、纪实文学、古体诗词歌赋、摄影、书法、绘画等各类网络才艺赛事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作品推荐〔赏析〕
邱景华:穿越在风暴之上——伊路《鹰的黑影涂暗了风暴》细读
作者:YUANLIUW 时间:2014-12-23 09:39:20 点击:0
几百年以前
有一只暴烈的鹰
血淋淋地啄掉了
自己的脚爪
为的是解脱拴它的锁链
 
失去脚爪的鹰
自由地翱翔在天空

                
   ——牛汉《鹰如何变成星的童话》(节录)

 
  在当代诗人中,写鹰,写得最好、影响最大的是牛汉先生。因为他是蒙古族人,游牧民族对于鹰的崇拜和喜爱,作为文化基因,早已积淀在他的无意识之中。他所写的《鹰的诞生》、《鹰如何变成星的童话》、《鹰的归宿》等诗,形成一种独特的想象模式:就是以雄鹰为意象,象征在苦难中英勇不屈的人格和精神。换言之,这位“诗坛硬汉“,是借“雄鹰”写他自己,他就是诗界的“雄鹰”。
  在牛汉先生的诗中,鹰只是象征物,写鹰,实为写人。鹰,作为诗人们喜爱的意象,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写法。伊路的近作《鹰的黑影涂暗了风暴》,不以鹰为象征物,而是以鹰为写实意象,写客观世界的鹰:既独立于人类文明之外,又对人类社会有着重大启示。同样写鹰,有她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独特想象。
 
那时 我的眼睛
在祠堂的窗洞里
鹰来了 在那么高的地方
把威慑的力量传下来
 
母鸡的翅膀木板门般打开
小鸡们从各处滚了进去
一只跑得最远的
被鹰的爪子拎了起来
 
后来 我在一座小庙里读书
庙外的旷野就是课间活动的场所
鹰也常来 在天顶一圈一圈地盘旋
俯视着仰望的孩子
 
如今 我居住的地方
已经没有鹰了
但有人在好几重山后看见它
 
鹰要去的地方
总是有恐惧的心灵和蛮荒的事物
所有的现代文明都无法灌输到鹰的意识里
所有的科技革命都不能改变鹰
 
在世界不宁的背景里
鹰的黑影涂暗了风暴

 
  这首诗的叙述者,是现在的“我”,前四节对与鹰有关往事的回忆,用“那时”、“后来”、“如今”, 表达“我” 在人生经历的三个阶段,对鹰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
  开篇写“我”第一次看到鹰的情景:躲在祠堂的窗洞里, 突出的是儿童惊恐的大眼睛,“鹰来了  在那么高的地方/把威慑的力量传下来”。在仰望中,她幼小的心灵,首先感受到鹰来自天上的威慑力量。
  紧接着,天上的鹰,俯冲下来抓小鸡。最先感到危险的是母鸡,她立即呼唤儿女们躲到她的翅膀下。“母鸡的翅膀木板门般打开/小鸡们从各处滚了进去”。从来没有诗人,把此时母鸡翅膀的张开,比喻成木板门般打开。但木板门是坚固的,可以抵挡鹰爪的袭击;同时木板门也意味着母鸡的家门,打开家门,让小鸡们躲在里面,自然是安全的。坚固的“木板门”,暗示出母鸡坚强的母爱。这是一个奇异的想象,只有富有母爱的女诗人,才会作如此精微的想象。有母鸡翅膀的保护,小鸡们从各处“滚了进去” ,“滚”字生动,写出了小鸡们遇到危险时,连滚带爬地形状。
  但是,不幸还是发生了:“一只跑得最远的/被鹰的爪子拎了起来”。“ 拎”字, 写出了巨鹰抓小鸡的凶猛和可怕。从此,鹰在“我”童年幼小的心灵,烙下了难以磨灭的“鹰的黑影”。
  第三节,“我”长大了,在一座乡村的小庙上学。在庙外的旷野上,又看见鹰:“鹰也常来 在天顶一圈一圈地盘旋/俯视着仰望的孩子”。这时,长大的“我”,已经从童年对鹰的黑影的恐惧中走出来了,鹰不再对“我”产生威胁。所以,“我”对在天上自由飞翔、展开巨大的翅膀的鹰,在仰望中,有一种模糊的仰慕和向往。终生匍匐在地上的人类,对天上自由翱翔的飞禽,总是有一种本能的仰慕,也想像它们那样,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
  后来,“我”进城了,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是看不到鹰了。“但有人在好几重山后看见它” ,这一句看似平常,却又如此意味深长,有多种的暗示:首先是“我”看不到鹰,但一直在心里惦记着鹰,希望能再次看见它展翅飞翔的雄姿;其次,虽然“我”在城里,看不到鹰,但鹰仍然在遥远的群山之颠飞翔。没看到鹰,并不等于鹰不存在。这种新出现的客观态度,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因为前面几节,是“我”所看到、所听到的鹰事,是一种个人的主观经验。第四节悄然出现的“客观态度”,暗示着从开篇以来的主观经历,将过渡到客观的思考。它为结构的转变,埋下伏笔。
  于是,第五节在结构上出现一个大转折,从原先一已的主观经历,变成一种站在哲理高度的客观思考,思考鹰与人类的关系:“鹰要去的地方/总是有恐惧的心灵和蛮荒的事物”。鹰,总是自觉地远离人类的城市文明,总是生存在没有人烟、蛮荒的群山之颠。正因为独立于人类之外,“所有的现代文明都无法灌输到鹰的意识里/所有的科技革命都不能改变鹰”。这四句貌似理性的议论,其实是一种知性的想象。只有摆脱了“我看鹰”的主观视角,换为以物观物的客观视角,才能得出这样意想不到的结论。人是人,鹰是鹰。鹰,虽然与人类文明和科技革命不相关,但它在自己的进化过程中,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原始生命力。
  这四句充满哲理的深邃思考和艺术概括,大大逸出了读者的审美期待。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鹰那高远而神奇的客观世界,让我们真切地醒悟到自己主观思维的局限。
  这首诗,如果到此结束,已经相当不错了。可没想到,最后一节,虽然只有二行,却又是一个出乎意料的转折和令人惊讶的升华。前一节,是把鹰的世界,与人类文明分开。这一节,却又把鹰与人类生活相联系,但不是第四节的哲理思辨,而是一种神奇的想象,包含着审美直觉的敏锐洞察:
  “在世界不宁的背景里/鹰的黑影涂暗了风暴”。
  这两句是神来之笔,诗的空间,一下子扩展到整个世界。“在世界不宁的背景里”,是说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生存现实:自然灾难、战争、恐怖活动、内乱……,人类面对着这些的灾难,该怎么办?作者予以诗性的回答:“鹰的黑影涂暗了风暴”,展示了一幅巨大的画面:地上的风暴,所到之处,飞沙移石、横扫一切,不可阻挡;可天上的鹰,并不惧怕地上的风暴,因为再大再高的风暴,也达不到它飞翔的高度;所以,它安祥地展开巨大的翅膀,不时追逐、穿越在尘土滚滚的风暴之上;在飞翔中,鹰的巨大翅膀投下的一大片黑影,在移动中,不时落在灰黑色的风暴上,像是把风暴的底色,涂得更暗些……。整个画面,具有极大的气势,鹰强悍的原始生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两句的含义是说,不管面对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的各种各样的“风暴”,都需要有像鹰那样强悍的原始力量和自由穿越的精神。
  女诗人很少能写出如此惊心动魄的诗篇,令人诧异。这是伊路对自己艺术风格的重大突破。中年的伊路,视野开阔,精神内守,胸襟不断扩大,笔下始有雄健的笔力。
  郑敏在《郑敏文集》(理论卷)中,多次指出:诗中不但要有感性和知性,还要有悟性。“最好的诗应当达到悟性的高峰,就好像登上塔尖,心灵有所震憾。”但要真正达到悟性的高度,是很难的。伊路这首诗的展开式结构,正好展示了从感性,到知性,最后到悟性的完整过程。前四节是感性,写“我”所看到听到的鹰;第五节是知性,思考鹰与人类的关系;第六节是悟性,在对鹰自由穿越于风暴之上的想象中,悟到面对世界不宁的生存环境,人要有鹰那样的强悍的原始生命力量。这是作者的爱心,对人类苦难命运的持续关注和忧思,带领她的想象力,上升到悟性的高度,
  作者对鹰的认识和感悟,历经感性、知性和悟性而最终完成。整个过程的想象力,充满着创造的智慧。假如没有前四节的写实,第五节的知性思考,会成为一种无源之水的空洞议论;假如只有前四节的写实,而没有第五节的知性思考,这首诗写得也只是个人的一段经历,缺少更深刻的内涵;假如没有第六节的悟性,则少了诗的境界,那种鹰穿越在世界不宁的风暴之上的大境界。所以说,这是一首综合的诗,把感性、知性和悟性,融为一体。这正是现代诗所追求的具有最大容量的诗。
  写这首诗的伊路,一方面保持着女诗人博大的爱心;另一方面,又展示了希姆博尔斯卡式的澄明智慧。能把这两者融合为一体的女诗人,实属罕见。于是,她中年时期开阔而厚重的诗歌创作,又上升到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鹰的黑影涂暗了风暴》发表之后,一直在诗友之间热烈传阅,并得到读者们的激赏,但少有评介。我虽然也曾关注过,却一直未能激起强烈的共鸣。如今反思,可能是我当年的审美敏感点和兴奋点,还停留在牛汉先生雄鹰诗的英雄气中。所以,与伊路这只自由穿越在风暴之上的黑鹰,产生错位和盲点,使我一时还难以仰望欣赏……
  直到今年夏天的一次诗歌朗诵会上,伊路选择《鹰的黑影涂暗了风暴》,作为朗诵的篇目。当时我还觉得,这首诗不太适合朗诵,为什么不选其他更适合朗诵的佳作?同时,也隐约感到,这首诗在她心中有很重的份量。
  没想到的是:在诗歌朗诵会上,我凝神静听这首诗的吟咏,先是若有所悟,然后豁然开朗,不知不觉被带进诗中那高远而神奇的鹰的境界。仿佛看见这只“鹰”,安祥地展开巨大的双翅,自由地穿越在风暴之上……。可是,当横扫一切的风暴来临时,地上的人类,早已躲进坚固的建筑物中。也许,人类文明的进化,使我们丧失了原始的力量?这只鹰,仿佛一直在高空俯视着终生匍匐在地上的我们。这只鹰和它的黑影,仿佛与我们生活无关,又仿佛与我们生活息息有关……。
  与一首好诗的相逢,让它走进心灵,实属不易。因为读者需要具备与这首诗相似、或相近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机缘,才能引起共鸣。但这样的审美经验,特别是审美机缘,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在写这篇细读期间,我经常把牛汉先生的雄鹰诗,与伊路的黑鹰诗,作比较研读,得到不少启示。我觉得:个人的审美经验,总是有限的,无法穷尽世上的优秀诗篇 ; 但通过细读,特别是比较细读,能不断开拓我们的审美视野,欣赏更多的佳作。


责任编辑:yszdyee 源地址:http://www.poemlife.com/libshow-3391.htm

——————————————————————————————————————————————

免责声明:源流中文网刊载(转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的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保持完整、注明出处。本网部分文章由网友经由“诗人专栏”自由上传,对此类文章本网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的回复
    
    回复日期:
评论区域
打印 关闭
 
 
头题诗人   更多>>
本网推荐   更多>>
· 刘 诚〔国家一级作家 作文教学主...
· 建设文明城市,我们在一起!
· 手拉手,共建生态文明城市
· 美丽家乡生态美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我的心愿
· 手拉手共建生态文明城
· 小手拉大手,共建生态城
· 喜鹊先生的请求
·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生态文明
· 文明城市创建改变家乡面貌
· 写给交警叔叔的一封信
· 我的家乡变了
· 建设文明城市
· 给市长伯伯的一封信
热门阅读   更多>>
· 刘 诚:命运·九歌(长诗)
· 八十年代大学生校园诗江湖风云人物...
· 5.12汶川大地震诗歌专刊增刊民...
· 刘 诚:宁夏诗章(11首)
· 一箪:浅议莫言小说女性形象
· 中国现代诗歌群体及代表诗人[百度...
· 柳必成诗选
· 丁晓宇:性饥渴致留守妇女沦为乡村...
· 一箪自选诗99首(第一辑)
· 一箪:山东人原来是这样看待莫言的
· 杜君立:简评波兰电影《卡廷森林惨...
· 走在民国的街道上
· 县委书记权力大得吓人 几乎跟中央...
新开专栏   更多>>
· 艾叶
· 楠山
· 凡人
· 唐颖
· 海尧
· 临才
· 花儿
· ouya
· 子归
· lqc8
· 流云
· 海滨
· 十品
· 暮然
· 左岸

新浪读书

关于我们    服务条款    投稿须知    常见问题    网站合作    版权申明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2 www.yuanliu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陕ICP备:18002583号-2       在线客服QQ:641362069
  客服邮箱/网站合作:  yuanliuw@qq.com